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肥乡要闻
【信息时间:2025-06-24】
仲夏时节
行走在肥乡区,从城区到乡村
从生产繁忙的工业园区
到生机盎然的万亩蔬菜大棚
从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现场
到培育壮大的乡村特色产业
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邯郸日报给予报道
科技驱动工业提速
6月5日,邯郸斯诺普胶管有限公司新建的10000平方米厂房内,机器轰鸣,上百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这家位于肥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以技术创新破局,投资300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使得产能提高3倍。而在企业创新的背后,是当地政府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肥乡区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导向,东郊热电、派瑞特气、丛台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先后竣工投产。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筑牢生态屏障,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用生态厚植发展底色,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日前,全市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广应用暨机器人产需对接现场会在肥乡区召开,与会专家对该区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应用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在工业领域,肥乡区以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推广应用为抓手,扎实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立“专班+政策+服务”三位一体推进体系,围绕企业转型需求,为81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智能化诊断,提
供政策申报、技术对接、数据监测“一站式”服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创新“政策倍增”机制,科技专项经费两年翻番至5000万元,支持企业谋划“智改数转”项目,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我们围绕主导产业升级需求,采取分层培育机制强化企业服务:既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又积极协助企业争取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等专项扶持资金,多维度构建创新发展政策支撑体系。”肥乡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季章说。
5月26日,水利部一行到邯郸东郊热电厂对肥乡区合同节水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据了解,该区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作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明确合同节水的适用范围、实施流程及各方权责,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节水机制,聚焦学校、热电厂等重点领域,通过用水器具改造、实行合同节水管理,有效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多点发力,在工业、农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开展合同节水工作,探索引入不同类型的合同节水模式,鼓励节水服务企业将常规节水技改项目向合同节水靠拢,最大程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肥乡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梅表示。
农业农村质效齐升
日前,在肥乡区肥乡镇南西落堡村的七彩园林花卉苗木基地内,3000亩七彩月季竞相绽放,游客们举起手机,在花海中定格美好瞬间。不久前,肥乡区在这里举办了“邯郸·肥乡首届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市部门、行业协会、知名院校等到肥乡对接交流,月季写生基地、月季产学研合作、月季研学公园建设等多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为全区月季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一株株盛开的月季花不仅扮亮了乡村,更成为了村民增收的“致富花”。近年来,肥乡区以花为媒、以产兴业,以七彩园林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建成3000余亩全国规模领先的月季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出17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培育的优质月季已经推广到全国80多个城市。该区还创新实行“月季+文旅”“月季+康养”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集种植、销售、文旅于一体的月季全产业链,月季产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近年来,肥乡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竞争优势,持续推进道路绿化、村庄绿化、河渠绿化、特色基地建设、森林抚育经营等造林绿化工程。在今年的全省春季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上,对肥乡区推进平原绿化先进经验做法进行了推介。为构建平原绿化新格局,该区以309国道为轴,以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等3条贯通南北的河渠两侧为景观带,打造绿化框架。健全“林长+”协作机制,25名区级林长、127名镇级林长、525名村级林长形成3级管护网络,公安、检察、水利等多部门联动,为林业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肥乡区各村结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出闲散地,推动庭院、道路两侧、坑塘绿化。今年,该区采取水利定界、林业造林、村集体管护模式进行造林绿化,使多方受益,围绕“一县一特、一县一品”,大力发展壮大林业产业,重点建设七彩园林、天台山镇郑堡村优质桃基地等特色基地,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
不久前,肥乡区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心筑梦·爱在肥乡”百人集体婚礼,50对新人在传统仪式中缔结良缘,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新风。
近年来,肥乡区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开展婚俗改革工作。通过“破”“立”并举的方式,既大力破除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又着力培育新时代文明婚恋观。依托典型示范、宣传教育、制度规范等多维举措,有效引导群众树立婚事简办、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该区成立区、镇、村三级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三级书记任组长,全力推动落实。全区各村依据参照《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经民主程序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对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所有村全部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村内乡贤能人作为理事,通过协助操办本村的红白喜事等促进文明乡风落实。
去年,由全国妇联、中宣部、农业农村部编发的《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集》中,收录了肥乡区工作案例《三级联动“搭鹊桥” 开创易俗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