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肥乡要闻
【信息时间:2025-05-28】
守住好生态过上好日子
——肥乡区打造平原绿化高质量发展标杆
日前,全省春季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在邯郸市召开,会上对肥乡区平原绿化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肥乡区先进经验做法进行了推介。
肥乡区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区)”。近年来,肥乡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竞争优势,持续推进道路绿化、村庄绿化、河渠绿化、特色基地建设、森林抚育经营等造林绿化工程。截至去年底,全区林木覆盖率达24.72%,城区绿化覆盖率40.8%,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36.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华北平原上的传统农业区,肥乡区正以一场全域绿化的生动实践,书写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答卷。
构建绿化大框架
在邯郸市区上班的肥乡人冯刚,每天开车行经309国道,最近几个月,他发现309国道肥乡段两侧发生了显著变化,“绿植更密,还栽种了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开车在路上,两侧美景相伴,真是一种享受。”
贯穿肥乡区东西33公里长的309国道肥乡段,沿线有东郊森林公园、丛台酒苑、赵都水镇、正义街水系等文旅景观节点,是肥乡区重点打造的旅游生态廊道之一,也是当地在造林绿化整体规划中的重要“一轴”。
肥乡区提出,按照“一轴三带”战略布局,以309国道为轴,以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三条贯通南北的河渠为景观带,全力构建肥乡绿化大框架。
为扎实有效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目标完成,肥乡区以林长制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域绿化工作。今年,肥乡区研究制定了《邯郸市肥乡区2025年林长制工作要点》《邯郸市肥乡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林业重点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支撑。在具体推进中,肥乡区创新建立“林长+”协作机制,25名区级林长、127名镇级林长、525名村级林长形成三级管护网络,公安、检察、水利等多部门联动,为林业资源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春季,肥乡区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打响造林绿化攻坚战。在市下达1400亩造林绿化任务基础上,区委、区政府自我加压至1786亩,最终以1790亩、33.3万株苗木的成绩超额完成目标,一季度即提前完成了全年造林绿化任务。
在此基础上,肥乡区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和技术扶持,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生产规模,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月季、菊花、药材种植以及林下养鸡、养鹅等,拓展群众增收新途径,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村庄绿化展风貌
肥乡区天台山镇东刘家寨村有一片1200亩的桃树林,桃花盛开时节,便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光景,远近游客慕名前来拍照打卡。该村先后成功举办五届桃花节,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极大提升了肥乡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庭院就是小花园,村庄变成大公园”——肥乡区265个村庄,这样的愿景已成为场景。通过“全域创建森林乡村”行动,全区村庄绿化率均突破30%,庭院绿化覆盖率达80%,形成“一村一品、一街一景”的独特风貌。
今年春季,肥乡区结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各村和包村部门负责清出闲散地,镇村统计出所需苗木数量、树种、规格,区林业局统一采购苗木并负责技术指导栽植。目前,肥乡区已初步展现出人居环境优良、路渠绿网贯通、农田林网整齐、优质花果飘香、田园整洁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生态示范村庄绿化大格局。
肥乡区村庄绿化工作起步较早,2016年起就重点实施了团结渠观光带沿线、辛安镇镇观光带旅游片区、西吕营镇观光旅游片区、东漳堡镇观光旅游片区等4个片区100多个精品村庄绿化,年年植绿造林,为争创省级森林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肥乡区通过广泛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党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等,在全区265个村庄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实行区级领导干部分包镇责任制,建立“区委政府主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包”推进机制,实行网络化管理,以庭院绿化带动进村道路和街道、空隙地绿化等,取得明显效果。
截至目前,全区成功创建4个“国家森林乡村”、25个“省级森林乡村”,34个“省级绿化提升村”,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活力足
面对平原地区造林空间受限的难题,肥乡区探索出“活化机制、长效管护”的新路径。
肥乡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区9个镇,深入各村逐地块对照、逐路段查找,充分利用沟渠两岸、废弃坑塘和空心村庄、进村道路开展造林绿化,增加绿化面积,科学规划绿化空间。
在摸清植树地块基础上,全区制定以增加集体收入、发展“绿色银行”为切入点的村庄绿化方案,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既美化绿化了家园,又弥补了村集体经济不足的短板,极大调动了创建森林乡村和全民植树造林积极性。
今年,肥乡区创新实施“水利定界、林业造林、村集体管护”模式,协调区水利局、区林业局、涉及镇、村签订三方绿化协议。区水利局负责提供河渠用地边界,区林业局组织施工队开展造林,造林成活后交村集体负责后期管护,造林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采访中,肥乡区林业局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春共绿化新修河渠34.5公里,植树4.8万株,折合造林面积500余亩。所植树木按7年成材计算,每株速生杨每年林木蓄积量可达0.03立方米,按现在木材价格每立方米600元计算,500余亩总收入超过600万元,真正能让村集体、群众得到实惠。”
此外,肥乡区采取多项林业资源管护措施,全面守护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对50株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保护;构建森林防火网格化体系,积极开展林木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组建专业巡查队开展巡查和救治工作,今年已成功救助两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隼。
肥乡人种树护绿,既守住了好生态,又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正如区林业局主要负责人马强所言:“绿,是肥乡最动人的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