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部门动态

肥乡:“万企兴万村” 携手促振兴 邯郸统战

【信息时间:2024-12-12】

  肥乡区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引领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施展企业长处,与乡村资源优势相融合,通过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接,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在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中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筑牢稳定之基,拓宽就业之路
  捡拾、分拣、装车……一气呵成,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位于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利英农业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型机械依次驶过,一颗颗金灿灿的生地被采挖出来,工人们手脚麻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任堡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生地和药菊的天然生长地。”任堡村党支部书记樊长海介绍,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任堡村就开始种植生地和药菊,但是自家种植,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17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樊长海成立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抓住种植特色,引进药菊品种,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同时扩大种植规模,并实现了生地和药菊的“一地双种”,让老百姓鼓了腰包。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药材产业,任堡村形成了联农带农的发展格局。2019年,任堡村成立顺天中药材产业联合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农户们能够共享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等资源,从而降低了种植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今年承包了50亩地种植生地,每亩可采收8000斤左右,经初步烘焙加工后,由公司统一收购。”任堡村种植大户张永军高兴地说。
  小生地、大民生。拓宽就业之路,是肥乡区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任堡村生地丰收不仅提高了合作社和种植户的收入,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我们在这儿工作,每天能挣80元,离家近,家里也能照顾上。”正在装袋的村民笑着说。除了生地,利英农业专业合作社还种植加工销售祁白菊、怀菊等药菊,实现了种植、收购、加工及仓储等全产业链的经营运作。同时,合作社还帮助种植户代加工中药材,在用工高峰季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群众+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赢。未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任堡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人岗精准匹配,实现稳定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夯实增收基础,拓宽富裕之路
  石增喜的西红柿大棚已然成为肥乡区毛演堡镇后屯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大棚的主人石增喜正在给西红柿打杈,并观察着每一株长势,石增喜介绍说,在大棚中管理西红柿需要精细用心,温度调控要依据生长阶段,侧重不同的方法。比如,幼苗期宜保持稳定,长大后白天要适时通风,夜晚注意保温,湿度管理依靠监测设备,合理浇水,湿度低时适当喷雾。大棚中弥漫着一股独有的西红柿果香,西红柿坠在藤蔓上,藤蔓下有嫩绿的小草,呈现出一种“原生态”景象。
  石增喜种植的是草莓西红柿,他就是靠自己的一套法子,管理自家8亩地的4个大棚,为保证草莓西红柿口感,他坚持用有机肥施肥,用酵素喷洒西红柿植株,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草莓西红柿作为新的品种,去年亩产6000斤左右,每亩毛利润40000元左右,每到采摘的时候,邯郸很多市民会前来采摘,今年采摘每斤在10元左右,“趁着天气还算暖和,过来采摘。这里的草莓西红柿口感甜中略带酸爽,汁水丰富,大人孩子都很喜欢吃。”前来采摘的游客都这么说。
  肥乡区是全国番茄之乡,毛演堡镇作为蔬菜生产大镇,拥有蔬菜大棚8000多座面积达30000多亩,主要种植西红柿亩产1.5万斤,年产西红柿20万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毛演堡镇逐渐形成了大棚蔬菜种植、食用菌培植和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还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招商引资,建立了蔬菜存放、加工基地。持续提升蔬菜品质,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西红柿畅销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和地区,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群众的收益不断增加。肥乡区善用资源配置“精准之手”,引领村企找准发展点,做优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澎湃动力。
  加速科技发展,拓宽创新之路
  科技赋能推动品质提升,当冬日的第一缕寒风吹过大地,在肥乡区群利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却满是温暖与绿色,180多个大棚各类果蔬交错种植,成为寒冷季节里的独特风景。踏入草莓种植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牛奶草莓植株排列整齐,翠绿的叶子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
  群利合作社,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配合全区节假日休闲旅游活动安排,依托草莓种植基地开发特色采摘项目,依靠优质的品质和大量的宣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参与草莓种植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等全方位的服务,许多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掌握了先进的草莓种植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正在忙碌的农民李月红高兴地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不仅学会了科学种植草莓的技术,而且不用担心销售问题。我家的收入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群利合作社草莓种植园亩产6000斤,每亩收入稳定在10万元左右,散发出蓬勃发展活力和无限潜力,面对未来,合作社负责人张玉朝充满信心地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草莓种植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合作社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农民参与到草莓种植产业中来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让我们共同期盼,“万企兴万村”行动为肥乡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为广袤农村开辟更多富裕新路径。
  来源:肥乡区委统战部